鸟瞰“大城小苑”。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讯(记者 景啸尘)隐匿在密云区东部山区的下栅子村,被包裹在青山绿水中,全村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但是这里山势陡峭,居住环境恶劣,村内可耕用土地很少。由于太穷,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了,只剩下不少破旧的闲置农房和一些老人或者残疾人,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可就在去年,下栅子村旧貌换新颜,一些塌到不能住人的老房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城小苑”的中高端民宿。
资料图:改造前的老房子已经不能住人。
“一企一村”帮扶 下栅子村旧貌换新颜
2018年5月23日,北京城建集团与下栅子村签订“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协议书。从扶智力、扶志气、扶机制入手,北京城建集团紧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资本、设计、施工、园林、置业等全产业链优势,既“输血”更“造血”,全面发力下栅子村的脱低攻坚战。北京城建集团为下栅子村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确定了以建设旅游休闲产业示范点带动村子增效、农户增收的核心帮扶思路,汇聚党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在下栅子村设计、投资、建设特色民宿“大城小苑”,着手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点。
“大城小苑”依山而建。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但是在大山里改造出总规划面积达5200平方米的民宿并不容易。“刚来村里时,全是荒草,人都进不了院子,道路也不畅通,物资运输十分艰难。”北京城建集团“大城小苑”项目经理齐云鹏说,他带领的项目团队是参加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国学中心等工程建设的精兵强将。2018年9月26日,“大城小苑”民宿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在地形陡峭、场地异常狭小情况下,齐云鹏项目团队开荒修路、立杆架线、打井蓄水,仅用61天就实现了8个院落、16间房屋的主体结构封顶。一栋栋青瓦灰墙的民宿小院,依偎在绿如墨染的山峦里,静候着远方的宾客。
8号院的玉石炕。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驻下栅子村第一书记胡栓武介绍,“大城小苑”主要就是想城市里的人可以更好的和大自然亲近,“其中8号院我们用了养生的玉石炕,不但冬暖夏凉,更是健康独特,是很多城里人没见过的。我们还有专门的菜地,可以让客人自己采摘,然后现场制作,打造绿色餐饮。最主要的我们所有的客房内都是没有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修身养性,远离电子设备”。
村民王树合表示,房子基本没变样,窗户等翻新了。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原住村民搬新房 同时增加就业
下栅子村红门源农宅专业合作社社长马兴升告诉记者:“大多数村民对于房屋重建集体搬迁是没有抵触心理的,因为这几套房子的位置属于生存环境恶劣地区,不少房子都塌到不能住人了,合作社集体把村民都迁到了山下的村委会附近,而且我们在动工的时候,一些老树或者能住人的房子都没动过,仅仅做了翻新,甚至还种了新的树”。记者了解到,因为农村“一宅一户”的政策,在村民集体迁到山下后,这些房子本来也是要拆掉的,而自己拆掉可能只能按照木料、石料的价格出售大概也就几百块,这样给了村民赔偿,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马兴升介绍,这8个院子补偿村民共计五万八千元。随后,记者采访到了原6号院的主人王树合,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个院子漂亮多了,我在这里住了47年,肯定是有感情的,但是住在山上多少有些不方便,现在搬到山下各方面都方便了很多,我今年53岁,岁数也大了,山上没什么人住,在山下大家互相帮忙也是好的”。王树合表示,房子基本没变样,就窗户,椽子什么的翻新了,看着真好。
“城建集团不仅帮我们建民宿,还让100多名村民参与了民宿改造,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大城小苑’有五名服务员是本地村民,接下来我们想要吸引村民回乡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马兴升说。
深山民宿静候宾客。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村民带薪培训 同时盘活本地农产品
要想村里富起来,民宿不仅要建好,还得运营好。为此,北京城建集团选派经营管理团队驻村,由旗下的北苑大酒店代为经营“大城小苑”,两年后再整体移交给下栅子村。同时,还选派村民到北苑大酒店带薪培训。向义琼就是到北苑大酒店带薪培训的村民。她家是低保户,为增加家庭收入,向义琼种过地,也打过零工,但一年挣不到多少钱。去年听说城建集团要帮助村里建民宿,还带薪培训工作人员,便报名成为首批被培训的村民。“我没有一点经验,但北苑大酒店不仅带薪给我们培训,还免费安排我们的食宿。”她说,“我一定好好学,回到村里再把学到的教给其他人,帮助把民宿经营好。”
民宿周围栽种新树。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聚力打造成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示范项目的同时,北京城建集团与下栅子村做起了“吃”的文章。红肖梨、核桃、栗子等是下栅子村土生土长的山间美味,北京城建集团通过帮助深加工农产品、优化产品包装、搭建产销平台等让下栅子村盘活了农产品市场。目前,农产品销售礼盒已批量制作,相关产品即将源源不断地销往市场。“不仅要让来大城小苑的客人吃到我们本地的农产品,还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马兴升说。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编辑 张牵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