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餐饮、运输、外贸等行业受到冲击,各个领域发展一度按下“暂停键”,如何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生存大考成为各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南都记者聚焦“疫情下复工复产”这一话题,记录中央层面多项政策之下,停摆的产业如何迎来复苏。这是“疫后重启·关注复工复产”系列报道第十篇。南方都市报也面向全网征集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的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
邮箱:
微信:xiaowen1988cheng
广州“外贸人”宝尔2月11日终于可以上班了,过去一段时间他用vlog(视频日志)记录了疫后复工的日常状态。然而开工月余,宝尔所在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在一期vlog中他展示了公司生产的服装成品,一箱箱从仓库堆积到车间,“运不出去,明天再上一天班就放假。”宝尔面色略显凝重。
江西省南昌市多家主营外贸出口的企业复工复产,组织工人完成外贸订单。 新华社资料图
海外疫情冲击正影响着全球每一个末端,很多外贸企业熬过了复工难,却未想到后面还有订单荒。南都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因无订单只能放假的企业不只宝尔一家。今年3月,外贸企业放假已经开始,4月迎来高潮,“假期”在2到6个月不等。
相对于跑路、破产、裁员、解散,“放假”可能是个不错的结果,但在等待过程中,员工维持生计、企业寻求自救,有何破解之道?
刚复工又放假,vlog记录外贸企业的难
海外疫情失控后,在受困的行业排名中,外贸业拿下了“第一名”。宝尔身处其中,深有体会。
宝尔在广州市番禺区一家制衣厂上班,客户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国内疫情发生后,他所在的制衣厂推迟开工近两周,2月11日这天,他用vlog记录下这次久违的复工。
B站上账号是他去年注册的,今年1月下旬才频繁更新。最初,他给这个号的定位是美食制作,但疫情发生尤其是工厂开工以来,他不时会上传一些与复工有关的视频。复工10日后,他看到身边的工厂到岗人员普遍不足三成,但他仍愿相信这是进入正轨的前奏。
3月本来是外贸行业的“黄金月”,但3月以来这个行业坏消息频出,退单潮、订单荒,企业倒闭、裁员,甚至老板跑路,外贸人身边到处有这样的信息。在4月3日的一期视频中,宝尔拍下了他们复工以来生产的一箱箱货物,从仓库堆积到车间。“欧美国家都封锁了,货出不去也没有单进来”。宝尔说。
宝尔告诉南都记者,工厂此前下发停工停产的通知:4月7日到5月31日放假。“有的工人回老家了,有的还留在广州,公司承诺有最低生活费发放。”他说。
在工厂等了十多天,呆呆也预料到距放假不远了。3月底,老板和大家商量,4月开始放假两个月,工资减半发放。
呆呆在青岛城阳区一家工厂负责模具雕刻设计。这是一家韩资企业,主要做耳环、项链、手镯这类饰品,出口欧美。
今年他的复工路同样不易,先是从济南老家来青岛隔离了半个月,之后工厂缺证明无法开工,好不容易证明办全了,却又无单可做而放假了。
呆呆告诉南都记者,3月份本是工厂订单最多的时候,往年他们常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但今年到3月20日左右就没有活儿了,偶尔有个活儿,一两小时就干完了。“到了公司,开了电脑,就玩手机,玩着玩着心里也恐慌,担心哪天工作给丢了。”他说。
这段时间,他也在B站上传视频,讲述复工又放假的经历,虽然看者寥寥,但“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拍视频记录生活”。
4月密集放假,短则2个月长则6个月
在“点对点”复工的政策支持下,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许多外贸企业迎来复工潮,甚至各地还出现“抢人大战”。3月12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介绍,从地方外贸企业总体复工情况看,山东、安徽、辽宁等8省市外贸企业复工率超过80%。
然而随着海外疫情的失控,海外消费需求急剧下降,同时各国陆续“封关”,海外物流成本飙升,刚刚复工的外贸企业在3月中下旬普遍遭遇退单砍单、无单可做的难题。
4月,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在《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一文中表示,据有关调查,数千家外贸企业存在出运和收汇被迫推迟的情况,甚至部分订单出现转移。“每年3-5月是出口下单高峰期,从今年情况看,有不少外贸企业出现新订单不同程度下降。”他指出。
多位外贸人士向南都反映,他们开工后先做的是年前剩下的订单,然而后来发现货无法运出去,同时在无新单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停工停产来止损。
南都记者注意到,3月中旬以来,服装鞋帽、纺织加工等外贸领域流出大量放假停工通知单,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刷屏,这些工厂不少是从4月开始放假,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还有一些开工日待定。
例如,3月20日,浙江三益鞋业发公告停止招聘、老员工休假、降低薪资、取消奖金,老员工请假一律继续请假,后续视订单情况再另行通知上班。
3月21日,为美国腕表品牌Fossil做代工的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因美国客户停止下单,决定接受员工辞职,工厂临时放假3个月。
3月份最后一天,东莞某纸品厂发布公告称,根据经营及情况需要,作出全厂放假安排,时间暂定为3个月。
同日,深圳市某电子公司发通知,4月1日全员放假,初步预计到8月1日复工。
这些工厂有的是全员放假,有的是分批放假,还有的采取轮休制、弹性工作制等。一些企业取消了周六日加班,每周上班仅2-3天。由于前景不明朗,有企业表示还不确定何时开工,支持员工在放假期间辞职。
即便外贸企业放假的比例很小,也会牵涉一大批外贸人的就业和生计。商务部今年1月数据,外贸带动就业人数约有1.8亿人。
面对放假,不少员工担心在家休息随时可能被减员,对当前处境和前景感到焦虑。业内估计,一旦外贸倒闭潮来临,外贸相关的约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
放假后自我充电,更多外贸人在家吃老本儿
放假期间,宝尔所在的制衣厂给员工发放生活费,具体标准为第一个月发正常工资,第二个月发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即1680元),这多少也是一笔收入。
不过制衣厂要求,在停工期间,员工不得从事本公司以外的第二职业,否则无偿解除劳动合同。宝尔没有再找工作的打算,在放假这段时间,他继续拍摄生活vlog,同时根据工厂要求,每天上午在家学习疫情防控、专业技能的线上培训课程。
4月以来放假这段时间,呆呆在家“醉生梦死”之后,意识到还是要振作起来。凭着自己多年的加工设计经验,他趁着放假的空闲,继续录制精雕视频教程。他偶尔也做一些手工木雕,打算买一台小雕刻机,给别人定制一些工艺品,“理想中的工作和生活就是这样的”。
不过“理想熬不过现实”,呆呆说,放假后只能拿平时一半的工资,偶尔教别人画图,可以收点费用,但放假期间基本还是要吃老本儿。他发现边有一些朋友也放假了,不是所有人都有工资,自己的情况算好的了。
网上不少外贸从业者表示放假期间没有工资。“过年在家啃老两月,终于可以出来上班,没上几天班,所有员工全部无薪放假。”一位外贸人说。
咸鱼哥在东莞厚街一家拉链厂上班,他告诉南都,工厂2月24日复工,期间订单还挺多,但国外疫情失控后订单缩减了90%。4月1日,工厂给大部分职工放了两个月假,只留下十个人做一些小单子。他表示,休假期间没有底薪,许多人要不回了老家,要不就是开始找工作了。
然而工作并不好找。呆呆告诉南都,前段时间他和妻子商量,如果他失业了,就去干快递,但是问了一圈发现都不招人,“活儿不多,人很多,餐饮行业更不招人,临时工也找不到”。
宝尔放假这几天去了当地的招工市场拍vlog,发现找客户、找订单的人多,招工的却没有几个,“很多去找工作的扑了空”。
外贸人的求职感受有相关数据的印证。4月1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教授卢海表示,“大部分行业的招聘需求在第二季度逐渐恢复,但出口导向比重高的行业会持续疲软。”
卢海据《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中国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报告》指出:截至3月31日,第一季度出口导向制造业的职位数同比下降比例为26%。他预测,如果没有政策干预和支持,该类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在下一季度或将下降37%。
老板放假的无奈:有海外订单也不敢做
相比外贸行业的员工,外贸老板承受的风险更大。从事服装行业14年的毛绒哥在东莞虎门经营了一家服装工厂,工厂主要做针织女装、毛绒衣物,客户来自南美、美国、中东等地区。
今年3月3日工厂复工,近一百个工人回到岗位。他告诉南都记者,开始还算正常,但只做了半个月,到20号左右,订单就明显减少了,被取消的海外订单占九成,估计上半年会亏损一千多万。
海外各国“封锁”,国际物流受阻、成本攀升,是他选择停工放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绒哥说,目前他还有智利的订单,但不敢做。“一开工做出来,万一客户不收货怎么办?一百万的货款,定金才三四万,说实话,不算人工费,光买布料就要花一半的钱。”他说。
毛绒哥表示,出口转内销是一个选择,不过国内能做的主要是加工货,而且款式比较复杂,挣得也少,工人不愿做。“很多工人做完自己手里的单子后就回老家了。我也建议他们出去找事做,不然我亏损也很大,有的不愿意直接回老家了。”他无奈地说。
他也担心,工人干活是计件的,不是固定的,一放假工人就可能流失。目前,他的工厂还有20多位“车衣服”(用缝纫机缝制衣服)的工人,做的是一些国内的加工货。他希望留下这些“车位”,“因为一个厂的核心就是‘车位’,就是缝纫工。”他说。
自救,“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剪标内销”、直播带货,成为不少外贸人应对海外疫情的选择。这两个月,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许多老板和员工做起了直播带货,原来要出口的内衣、鞋袜、太阳帽等都被拿出来清仓甩卖。不少播主直言,外贸库存压力大,出口转内销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
4月2日,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发起“外贸精品、剪标内销”营销活动,帮助那些受海外退单砍单影响严重的外贸厂商,集中优先解决库存现货压仓问题,尽可能地卖货、出货,减轻外贸厂商仓储压力和现金流压力,尽快回款“补血”。
针对外贸企业当前的困难,近一两个月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出台稳外贸的政策措施。商务部日前也表示,将用足用好政策工具,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并支持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贸领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不过有外贸企业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一些政策措施对小微企业的帮助“还是不太明显”,因为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如果企业全面停工或者大幅裁员,政策“远远不够支撑我们撑过这个困难期”。
毛绒哥表示,企业往往要达到一定纳税份额才能享受到一些政策优惠,小微企业不能指望政策优惠,“没有订单再优惠也等于零”。他认为,小微企业在寄希望于政策支持、海外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外,“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他打算后期直播带货,从外贸转向国内市场,“我就带自己的产品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开辟一条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工厂放假后他也没有闲着,他从元宵节后就开始在今日头条、B站,还有大鱼号、抖音、快手上发视频、开直播,两个月已积累了近两万粉丝。“现在还不想把流量变现,我想留着下半年我的毛绒类衣服销售的时候再带货,因为那个才是我主要业务。”他说。
而对于放假中的外贸员工,他们有赖于老板带着企业熬过这次疫情,只要员工还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到时候要是工厂情况好起来,就挨个打电话叫他们回来,只能这样了。”毛绒哥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宝尔、呆呆、咸鱼哥、毛绒哥为网名或化名)
南都记者胡明山 实习生陈莉红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