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体育app官网下载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安徽又双叒叕有城市要融入跨省都市圈了。
日前,安徽宣布: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宿州、淮北均位于皖北地区,两座城市相邻不过40公里,两市人口总计700余万,是安徽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宿州、淮北地理位置上与江苏徐州相近,在徐州都市圈的辐射范围。
这是安徽主动让地方城市融入跨省都市圈的最新举措,打破区域和行政壁垒主动“入圈”,似乎已经成为近年来促进安徽经济发展的密码。
12市被四大都市圈“瓜分”
截至目前,安徽省的12座城市正在被4个都市圈“瓜分”,占据了全省16个地级市的三分之二。其中有4个城市同时加入2个以上都市圈。
这4个都市圈分别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以及徐州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是安徽唯一的省内都市圈。
2009年,安徽省以省会合肥市为中心打造合肥都市圈,涵盖安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包括芜湖、滁州、马鞍山、蚌埠、淮南、六安、安庆、桐城(县级市)8个城市。
2020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总量(GDP)接近2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0%,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合肥GDP达10045.72亿元,进入万亿俱乐部,位列省会城市十强第9位。
合肥一枝独秀之外,芜湖、滁州在全省经济总量也排在第2位和第3位。2020年,芜湖GDP为3753.02亿元,滁州为3032.1亿元。
四大都市圈情况对比
这四大都市圈中,其他3个都是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其中一体化程度最高,也是“梗”最多的一个。由于在地理和心理上的亲近关系,三面接壤安徽的江苏省会南京,常被网友调侃为“徽京”。
以都市圈内马鞍山为例,其与南京市区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且交通便利。以至于,马鞍山不少人,经常周末去南京游玩、购物,而且很多马鞍山人从小就操着一口熟练的南京话。
最近,马鞍山因为一则“南京是省外”的友情提示出圈,引发普遍关注。
马鞍山官方微博账号@马鞍山发布 11月4日发布一则“友情提示”:省内返马不用核酸检测,但特别强调了一句:“特别提醒:南京是省外,要做的。”这一举动,足见马鞍山融入南京都市圈的程度。
图/安徽交通广播公众号截图
地跨苏皖两省的南京都市圈,是中国最早跨省共建的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41707亿元,成员城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其中,安徽省有四个地市,城市数占比50%,是辐射安徽城市最大的跨省都市圈。
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将与滁州和马鞍山连通。江苏省发改委日前批复南京至马鞍山和滁州铁路(南京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南京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宁马城际(南京段)轨道交通工程将于今年12月份“推进前期工程,开展工程施工”。
在南京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下,滁州市、马鞍山市都受益良多,特别是滁州市受到来自南京的交通、医疗、教育、工业等全方位辐射,迅速超过省内其他城市,成为安徽排名第三的经济大市。
“瓜分”黄山的杭州都市圈,是以杭州为中心所建设。2020年GDP总量超过3万亿元,涵盖了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以及黄山6市。
2018年,因为黄山的加入,杭州都市圈正式进入“跨省”时代,而宣城2020年11月20日起也已成为杭州都市圈的观察城市。
现在黄(山)杭(周)高铁将两地交通时间缩短至1个多小时,作为旅游城市的黄山,游客中有约70%是从杭州过去的。而杭州都市圈城市普遍存在空间不足的状况,黄山、宣城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能有效承接杭州都市圈的项目。
最后一个徐州都市圈,虽然相比前3个,综合实力相对弱一些,存在感也低很多,但处于淮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具有发展潜力。
根据合作规划,未来徐州会与宿州和淮北合作,共建超过5个大型产业园,而且还有建设轨道交通的计划。其中,宿州与徐州已签署《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两市交通、生态环境、教育、卫健、医保、交旅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
如果这些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必然能够促进皖北等欠发达区域的发展。
“谈不上什么‘卖身投靠’”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皖南是南京的辐射范围,皖中是合肥的辐射范围,皖北像宿州、淮北与徐州联系非常紧密,徐州虽然达不到都市的规模,但它确实是苏豫皖交界的一个中心城市,宿州、淮北和徐州一体化发展“非常合适”,皖北地区应该和徐州紧密合作,接受徐州的辐射。
肖金成表示,安徽在这一轮区域发展非常明确,就是和都市圈联系,主动融入长三角。“安徽虽然属于中部地区,但实际上和中部地区没有太多的联系,且属于同质性地区,对它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长三角,融入长三角对安徽发展十分有利。”他说。
近年来,安徽地方城市在融入都市圈上确实非常主动。以南京都市圈为例,由于地缘上的接近,为了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对接沪苏浙长三角区域,马鞍山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
安徽网红城市蚌埠,在进入到合肥都市圈后,也向南京市政府报送了《关于申请加入南京都市圈的申请》,当时蚌埠发改委主要官员还赴南京对接加入南京都市圈有关事项。
“根据区域的不同情况,和周边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加强合作,主动融入,对区域的发展很有好处”,肖金成说。
不过,肖金成也表示,融入的过程实际是一体化的发展的过程,“不是说往上贴就能融入”,是借助自身优势,市场和产业链与它对接;也不是有网友所说的“卖身投靠”,是消除行政的壁垒,主动把产业链条对接、联系,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行政壁垒被广泛认为是阻碍城市和区域融合发展的“绊脚石”。肖金成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种壁垒有时候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比如说企业的投资、项目能不能从沪苏浙转移到安徽,能不能一视同仁;企业能不能没有顾忌地把投资转移到安徽,转移到皖北地区,有没有障碍等。消除行政壁垒,经济要素才能够无障碍地流动,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融入跨省都市圈并非卖身投靠,而是基于经济发展规律的联系,谈不上什么“卖身投靠”。
陈耀表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确实会吸附一些周边城市的优质资源向其集聚,这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都市圈一体化推进,会为周边城市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和机遇。
事实上,安徽主动融入跨省都市圈,也得到了实惠。
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2010-2020)》指出,长三角的快速发展及其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了周边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皖北、皖西、皖南地区的城市进步最快,缩小了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前述报告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由于地缘优势,安徽一直以来是江浙沪产业转移目的地之一,随着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有加快的趋势,这也推动了江浙沪地区部分产业外溢到安徽。
这种主动融入跨省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地方也有借鉴意义。肖金成举例说,比如江西的赣州,面向珠三角;上饶、景德镇面向长三角;九江面向武汉;宜春、萍乡面向长沙、株洲、湘潭。其中,上饶、景德镇也在杭州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内。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孙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