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婷婷
在9月9日播出的脱口秀大会中,第一次参赛的李雪琴,经历了淘汰、复活后闯进全国10强,成为这季比赛中最值得瞩目的黑马之一。此时,走红不到两年的她,拥有抖音粉丝500万,微博粉丝190万。
从粉丝数能够看出,李雪琴已经“出圈”,但关于她“不务正业”的责问从未停止。
在成为抖音网红李雪琴之前,她是北大毕业生李雪阳(李雪琴原名),两种身份之间的矛盾感,将李雪琴的话题度进一步推高,同时也带给她更多质疑和惋惜——因为拍抖音视频显然并不符合大众对北大毕业生光明前程的想象。
如果从不曾进行短视频创作,李雪琴可能会活成更符合大众期望的样子。她或许会在教育机构上班,做一名教托福雅思的英语老师,或者去一家4A公司——她在北大的专业是广告学。但是,不走寻常路后,李雪琴似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仅从物质层面来说,现在的李雪琴显然是成功的。在意外通过与吴亦凡的隔空喊话走红之后,她很快拿到了一笔300万的创业投资。
更值得探讨的部分在于“价值”。对于拥有名校光环的人,大众向来会更加苛刻,希望他们在社会分工中去承担一些门槛更高、更复杂的工作,以更好的改造社会,创造价值。而在现阶段的固有印象中,人人都能拍的短视频似乎不在其中。
李雪琴,以及更广大的抖音创作者,他们究竟该被如何定义?
在微博、抖音的简介上,李雪琴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诗人。诗人与抖音创作者,网红、脱口秀演员、创业者李雪琴,与北大毕业生李雪阳,这些身份在同一个人身上杂糅。
究竟如何定义这个全新的创作群体,厘定他们的社会价值?随着抖音在大众生活中的渗透程度越来越深,这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被大众、创作者本人、平台重新思考的问题。
重新定义创作者
无论大众对抖音的价值评判存在何种争议,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抖音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众生活的微观缩影。
短视频作为一种记录、创作、传递的方式,将“个人”与“个人”进行连接。在这一场景中,创作者们通过对生活多面化的展示,给更多人或是知识技能上的收获,或是心灵的慰藉——这一功能随着短视频的大众化而愈加凸显。
2月份之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从未接触过抖音,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短视频。如果没有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被隔离,当时的余昌平可能会奋斗在医护第一线,但他只能躺在病床上,40多天里瘦了20多斤。
余昌平想用另一种方式上前线,他坐在病床上,对着镜头讲述了他住院与病毒斗争的经历,想告诉大家“这个病能好的,不要怕”。录完视频,他却不知道该往哪儿发,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余昌平这个时候才认识了抖音。
2月份时,揪心、恐慌、迷茫的情绪在全国蔓延,大众太需要了解关于疫情的真实情况。因此,余昌平的抖音短视频成为了大众了解真实病例的一个窗口,他发布的第一则短视频就有了千万的播放量。后来,抖音官方运营人员联系上了余昌平,教余昌平一些拍摄、讲述的技巧,让他能够通过短视频这一方式,跟大家把病情讲清楚。
在这个微缩的世界中,余昌平的角色依旧是医生。在通过短视频公开讲解病理知识的同时,他会在后台给网友看看CT片子,回答他们的疑问。同时余昌平作为一个病人,也收到了不少来自网友的鼓励与祝福。令余昌平印象最深的是一封来自电影导演大鹏的信。大鹏说,没想到余昌平在病房里,还能那么幽默地拍视频,这种乐观鼓舞了很多像他一样陷入过恐慌的人。
余昌平对此感到惊喜,“这也是我做医生这么多年,第一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疗愈和慰藉数千万人。”
在余昌平的故事里,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被投射于一个全新的语境之中,结合短视频这样一个载体,它所影响的范围被数倍放大化。这一逻辑完全可以被复制到其他职业中,教师可以在抖音上讲课,律师可以普法,厨师们拍摄烹饪教程,事实上,这类带有“知识”、“技能”属性的短视频创作者在抖音平台上已经颇具规模。
如余昌平这类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带着“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理念进行创作。在他之外,更多的抖音创作者只是想要分享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
平凡并不意味着无意义,相反,正是那些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创作者,他们根植于真实生活的创作与表达,将社会、文化、生活的更多面多元化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如果不是海噶小学的学生们组乐队、玩摇滚的故事意外在抖音走红,出入演唱会、livehouse的城市年轻人,绝不会想到在贵州六盘水的乡村会有这样一只特别的乐队。故事曝光之后,抖音官方在8月19日为这所山顶小学举办了一场云上摇滚公益演唱会,有142万人听到了海噶小学学生们的歌声。
海噶小学演唱会
这些来自平凡人的故事那么让人着迷的原因,是因为扎根于生活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厚度与生命力。
拥有3800万粉丝的麻辣德子,拍摄最多的内容是每天为媳妇儿做的家常菜。视频中,观众能看到德子家三十年前的厨房,铝合金门窗,旧的灶台。那位靠“好嗨哟,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而爆红的毛毛姐,他浮夸的表演、夸张的外形和永远上扬的贵州方言塑料普通话,全都根植于多年在贵州市井生活的积累。
这些抖音上的个人创作者们,他们只是像分享生活一样的去创作,但其中有着独特而迷人的生命张力。他们的创作仿佛是一个个时代侧写,记录并表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与欲望,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以小片段的形式保留下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如果内容足够扎实,或有趣——当然还要加上一点点运气——个人创作者们有可能会收获远超预期的关注度,如意外受到吴亦凡“青睐”的李雪琴。在拥有粉丝和影响力之后,不少的个人创作者们会愿意将这份意外收获的“馈赠”反哺给社会。
余昌平在出院工作后发现,有不少病人是看了他的抖音视频之后,专门找他看病的。余昌平因此开始思考,“如果能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医学观念,更好地认识疾病,那不是能帮助更多的人?”余昌平决定要多拍视频,将他所知道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更多人,大家都健健康康的,他就高兴。
诸多案例已经显示出,在抖音这样一个以短视频、直播为连接媒介的世界里,抖音创作者的价值绝不止于“kill time”。基于连接,抖音创作者与观看者实现信息与情感的共享,这是时代赋予普通人的价值与能力。
演变中的“创作”
“其实要说起来,北大培养的广告传播人才,我应该是毕业生里面传播得比较成功的吧。”在一次接受《GQ》杂志采访时,李雪琴这样说。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传播载体,某种意义上说,它承担着书本、报纸、广播、博客一样的功能。李雪琴称自己为一个诗人,这并非没有道理,无论诗歌、小说、绘画、摄影以及现在出现的短视频,它们的本质都是传播和表达。抖音创作者用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表达自我,这可以被视为基于另一种载体和呈现形态的诗歌创作。
所谓创作,本质上是创作者进行自我表达并将其投诸于可传播的载体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这一行为的表现形式在不断演变。
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高速网络的迅速普及,给予人们用视频形式进行创作的可能。更多人可以用立体直观的形式去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传递出更深的情感浓度。不断演变中,短视频成为消费门槛最低、裂变效果最强的载体之一。
短视频内容的兴起,是现有技术条件和消费习惯合力推动的必经阶段。无论从技术进步还是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抖音等平台的诞生与成长并不值得意外——因为在创作需求与消费需求都存在的时候,需要有平台来承载这些内容。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承载人们表达诉求的平台,除了为用户提供生长空间,还不断将创作形式进行升级改造。最明显的变化是,通过持续的技术、产品迭代,在抖音进行内容创作的难度与门槛越来越低,这为更多普通大众加入到创作中提供了底层支持。
而抖音在创作者成长空间、技术产品上的迭代等多方面的不断进化,促使创作的权力被赋予到更多普通人。也正是因为大量普通人的加入,抖音平台上的内容才愈发具有生活的温度与力量。
时代与它的产物之间,由此达成了正向的循环。
而回到文章开头抛出的疑问,对创作者定义的回答,同样离不开时代背景。
从传播层面看,新的表达方式,向普通人提供了面向更广人群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平台方,抖音通过系列政策扶持,推动优质的普通创作者曝光机会进一步增加。一个个普通创作者的平凡小故事,得以被更多人看到。而在“人”与“人”的连接与碰撞下,普通创作者们实现了超出他们日常生活角色的价值。
抖音,以及抖音上的无数创作者,在当下的时代条件和语境下进行更为个人化、特色化的创作与传播。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创作和情感表达,由此产生的社会价值长期来看并不亚于传统的创作方式。
因此,对于大众而言,或许是时候重新对抖音创作者进行价值审视。与此同时,抖音平台及创作者们,同样该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深思考——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该对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多一分考量。